第七届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技术文件---工程测量员赛项技术纲要
第七届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技术文件
工程测量员赛项技术纲要
根据自然资源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国家级职业技能 竞赛有关要求,为统一工程测量员赛项竞赛(以下简称“竞赛”) 技术标准,明确竞赛规则,特制定本赛项技术纲要。
一、竞赛标准
竞赛以《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(2019 版)》职业技 能等级三级/高级工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,并结合高素质技 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和生产岗位需要,适当增加新知识、新技术、 新技能等内容。
二、竞赛内容
竞赛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,侧重 技能操作考核。每位参赛选手均需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 考核。竞赛成绩中理论知识考试占 30%,技能操作考核占 70%。
(一)理论知识考试
1.试题题型。采用客观题题型,包括判断题、单项选择题、 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。
2.考试知识点。测绘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、测量基础、数字 地形测量、工程测量、工程测量常用标准规范等相关知识。具体 内容参见《工程测量员赛项理论知识考试大纲》。
表 1 理论知识考试分值分配表
项目 | 测绘法律法规 与职业道德 | 测量 基础 | 数字地 形测量 | 工程 测量 | 工程测量 常用标准规范 | 总分 |
配分 | 10 | 30 | 15 | 30 | 15 | 100 |
3.考试用品。参赛选手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、参赛证, 自备 钢笔或签字笔。
(二) 技能操作考核
技能操作考核的内容为 1:500 外业数字测图。参赛选手需在 抽签确定的场地区域内,按照 1:500 外业数字化测图要求,完成 图根点测量、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编辑成图工作。内业编辑成图 采用自带的编图软件,提交数据为 AutoCAD2013 版 DWG 格式 和 WPS Office 的 PDF 格式。
三、技能操作考核技术方案
(一)软硬件配置要求
1.GNSS 接收机、全站仪和软件。具有 RTK 功能的GNSS 接 收机 2 台(含:1+1RTK 电台、GNSS 接收机手簿 2 个、脚架 2 个),标称精度不低于 10+2×10 -6 ×d;全站仪 1 台(含: 全站仪 配套的单棱镜2 个、对中杆 1 个),测距标称精度不低于5+5ppm , 测角标称精度不低于 6″,全站仪不得使用GNSS 功能的超站仪; 软件为 GNSS 接收机、全站仪数据传输软件,专业编图软件。
参赛选手应选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仪器设备。竞 赛所使用的 GNSS 接收机、全站仪应经法定仪检机构检定合格并 且在有效期内(以仪器检定证书为凭), 同时还应出具同型号或同系列的有效期内的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 书(CPA)”复印件,产品制造商应属于中国境内注册法人单位 且为中资控股企业。
专业编图软件应提供中国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计算 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、安装文件、用户手册,著作权人的中国 公民身份证明或者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法人证明等。专业编图软件 需要运行在其他平台软件时,应提供该平台软件的国产化适配认 证。参赛单位针对主要软件的不足而自主开发的辅助程序不受此 限制。
各参赛队伍应当在省赛开赛前 10 个工作日向竞赛组委会提 交上述材料,其中相关证书、证明提供复印件即可,供竞赛组委 会对参赛选手使用的软硬件进行国产化核验。选手使用非国产软 硬件参赛,对应测评项成绩记 0 分。
2.计算机。笔记本电脑两台,需安装 GNSS 接收机、全站仪 数据传输软件,专业编图软件(含编图使用的字库和符号库), 不得存储与竞赛无关的数据和程序。计算机等通用硬件设备品牌 不限。
3.其它辅助工具。一个手持测距仪、一把钢卷尺等。 以上软硬件由各参赛选手自带。
(二) 提供的资料和小工具
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本次竞赛用下列资料和工具:
1.起算点成果。每组提供 6 个起算点(含 CGCS2000、竞赛
独立坐标系、竞赛独立高程系成果),其中,2 个起算点在实地 有相应的点位位置,起算点成果表式样见附表 1。
2.网络 RTK 使用的CORS 账号。
3.函数计算器。CASIO fx-5800P 函数计算器或其它功能相似 的函数计算器。
4.其它。记录纸、草图纸、图根点标志、小木桩、钉子、钉 锤、成果上交使用的 U 盘、文件夹、记号笔等。
(三) 竞赛执行技术标准
本技术纲要。
(四) 竞赛参考执行技术标准
1.GB/T 14912-2017《1:500 1:1 000 1:2 000 外业数字测图规 程》,以下简称《规程》;
2.GB/T 20257.1-2017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 部分: 1:500 1:1 000 1:2 000 地形图图式》,以下简称《图式》;
3.GB/T 13923-2022 《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》,以 下简称《要素分类》;
4.GB 50026-2020《工程测量标准》;
5.GB/T 13989-2012 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》; 6.GB/T 24356-2023 《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》;
7.GB/T 18316-2008 《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》;
8.CH/T 2009-2010《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(RTK)技 术规范》。
(五) 成图精度
1.图根点精度要求
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平面中误差不大于±0.05 米,高 程中误差不大于 ±0.05 米。
2.地物点精度要求
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平面中误差不大于 ±0.15 米;
地物点相对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±0.12 米;
地形特征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 ±0.15 米;
地形特征点的高程值取至 0.01 米;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 0.5 米。
3.数学基础
平面坐标系为竞赛独立坐标系,高程系为竞赛独立高程系。 4.最大允许误差
取 2 倍中误差为最大允许误差,超出视为粗差。
(六) 图根点布设和测量
1.根据竞赛测图范围(以下简称范围) 内地物、地貌分布情 况,采用 1+1 RTK 电台模式或网络 RTK 模式,施测不少于 3 个 图根点,作为测图首级控制。
2.图根点应在实地作出标记(标志由组委会提供)。布设图 根点时应保持与其它参赛组已经布设图根点间距不少于 1.5 米。 图根点编号以字母“T”+ “两位阿拉伯数字编号”,如 T01。
3.图根点测量时,将起算点成果输入 GNSS 接收机手簿,获 取坐标转换参数和高程异常。坐标转换参数和高程异常求解后, 当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大于 0.035 米,高程拟合残差不大于 0.04 米,报请裁判后进行后续工作。
4.图根点测量作业前,应进行至少一个已知点(起算点) 的 检核,当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 0.05 米,高程较差不大于 0.05 米, 报请裁判后进行后续工作。
5.图根点测量采用脚架对中、整平,独立测量两次及以上, 各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 0.04 米,高程较差不大于 0.04 米,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。进行图根点测量时,选手应及时 报请裁判并填写图根点测量记录表,记录表式样见附表 2。
(七) 外业数据采集
1.根据实地地物、地貌情况和周边环境,可选择全站仪或 RTK 方式进行地形图碎部点数据采集,并利用全站仪或GNSS 接 收机手簿内存现场记录数据。
2.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时,将图根点成果数据输 入全站仪,利用全站仪内存现场记录,测前、测后均需进行定向 检查并报请裁判。
3.采用 RTK 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时,流动站观测时可采用 对中杆对中、整平,测量一次及以上。测前、测后均需进行一个 已知点(起算点、图根点)检核并报请裁判。连续采集碎部点数 据超过 50 点,应重新进行初始化,并检核一个重合点。当重合 检核点坐标较差不大于 0.15 米,高程较差不大于 0.15 米,报请裁判后进行后续工作。外业测量时,不得使用 GNSS 接收机手簿 软件进行图形编辑和绘制草图。
4.采集碎部点时,当已经布设的图根点还不能满足碎部点采 集时,可利用已有图根点,采用支导线或引点方式布设图根点作 为测站点。支导线边数不得超过 3 条,平均边长不得超过 100 米。 引点边长不得超过 100 米,其它按《规程》要求执行。
用全站仪施测支导线或引点时,按顺时针盘左观测 2 次,当 直接显示所求点坐标时, 两组坐标较差不大于 0.05 米,高程较 差不大于 0.05 米。当观测角度和测距时, 两个半测回间角度较 差不大于 30",测距较差不大于 0.02 米,垂直角较差不大于 25" 。 较差符合限差时,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。
进行支导线或引点观测时,选手应及时报请裁判并填写图根 点测量记录表,记录表式样见附表 2。
5.个别无法直接施测的地物点,可根据地物点之间的几何关 系,通过量取并记录截距用于内业编图。
6.数据采集时使用竞赛组委会提供的专用草图纸绘制草图, 不得使用仪器的拍摄、扫描功能,不得使用其它电子设备(含PDA、 照相机、手机等)以及其它图纸绘制草图。
7.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,将外业数据导入立镜选手自己携带 的笔记本电脑中(选手确认导入的数据能正常打开), 并将笔记 本电脑、草图纸、起算点成果表、图根点测量记录表以及仪器设 备上交统一保管。
(八) 地形图编制
在裁判监督下,将统一保管的笔记本电脑、草图当众开封交 予选手。选手在编图软件支持下,参考工作草图,进行数据处理、 图形编辑,形成满足要求的数字化地形图。地形图上各种要素的 表达按照《图式》规定执行,并符合以下要求:
1.测量控制点
范围内图根点均要表示,范围外图根点不表示。 2.水系
( 1 )池塘的水涯线均沿塘坎上边沿线表示;
(2)池塘内和岸边的石块不表示;
(3 )面状水域要构面普色;
(4)堤、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。 3.居民地及设施
( 1 )单幢房屋的轮廓线以墙基外角为准,并加注房屋结构 简注及层数。房屋层数按实际层数表示,房屋的地下室不表示。 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不表示。外墙装饰柱不表示,以装饰 柱最外角为房角点;
(2)架空房、廊房(骑楼)、飘楼按《图式》表示;
(3)固定和移动的垃圾桶(箱)均按《图式》中的“垃圾台” 符号表示;
(4)厕所、彩门(牌坊、牌楼)、亭、旗杆、塑像(雕塑)、 围墙、栅栏(栏杆)、台阶、室外电梯、室外楼梯、路灯(艺术 景观灯)、照射灯、宣传橱窗(广告牌、电子屏)、景观小品、 建构筑物的支柱(钢架、墩)、地下建筑物出入口均按《图式》表示;
(5 )路边和树下供休息用的坐凳、埋在地下的照明灯、石 柱和铁链相连的栏杆不表示。
4.交通
( 1 )街道(道路)边线用实线表示;
(2)内部道路、阶梯路、人行桥、路牌按《图式》表示。 5.管线
( 1 )架空的输电线、通信线和管道要连线表示, 当多种线 路共线部分在按输电线、通信线、其它线缆的优先顺序选择一种 表示。不同电压输电线共线时只表示电压最高的;
(2)道路和人行道上的各种管道检修井孔不区分井盖形状, 按井盖上标注的管道类别用相应符号表示(通信检修井孔均按人 孔表示) ,未标注类别的用不明用途的井孔符号表示;
(3 )地面上的电缆交接箱、通信交接箱、燃气调压箱按《图 式》表示;
(4)电缆标、管线指示桩要表示;
(5)草地内的喷水龙头不表示,地下水池不表示;
(6)管道其他附属设施按《图式》表示。 6.地貌
( 1 )绿地内和路边的石块(墩)不表示;
(2)按《规程》要求测绘高程点,图上每 100cm2 高程注记 点不少于 6 个,需绘制等高线。
7.植被
( 1 )道路一侧或两侧成行行树按《图式》表示;
(2)花坛中的独立树用花坛符号内配置独立树符号的方法 表示,其它树木按《图式》相应符号表示;
(3 )草地按人工绿地表示。
以上未说明的要素执行《图式》规定。 8.地名
范围内居民地名称、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名称、建筑物名 称、自然地理名称应注记。
9.注记
控制点注记放在测量控制点层;高程点注记放在高程点及注 记层;地名注记放在地名层;属性注记、其他说明注记与所说明 的要素同层。字体和字号应符合《图式》要求。
10.图廓整饰
图廓要素包括内外图廓线、内图廓点坐标、坐标网线、邻接 图表、图名、图号、密级、测绘机关、坐标系统、高程基准、等 高距、图式版本、测图时间、测图方法、比例尺。
图廓整饰按照《图式》附录 C 执行,并符合以下要求:
(1 )分幅采用 50cm×50cm 正方形标准分幅;
(2)图名为:工程测量员赛项,图号为:2024-CNSX。(短线 为半角英文输入状态下的中横线,下同)。
(3)测绘机关:第七届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 竞赛组委会;
(4)图廓左下角注记为:竞赛独立坐标系,竞赛独立高程系,等高距为 0.5 米。
GB/T 20257.1-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 部分: 1:500 1:1 000 1:2 000 地形图图式。
2024 年 B 月全野外数字测图。(B 表示竞赛测量时间的月 份)
(5) 比例尺采用数字式“1:500”表达;
(6)图廓左上角邻接图表的图名或图号为:空白(不注 记);
(7)图廓右上角“密级”改为“竞赛用图”;
( 8)内图廓点坐标值取至 0.01 千米;
(9)图廓要素及整饰注记放在图廓层。 11.其它
地形图 PDF 格式数据用于打印出图,对地形图编辑质量进 行图面测评,其数据应与 DWG 格式数据保持一致,其要素颜 色、符号等应符合本技术纲要和《图式》要求。
(九) 要素分层与颜色要求
地形图的层名与层色要求见表 2,要素分层执行《要素分类》, 《要素分类》中未规定的要素执行《图式》。
表 2 地形图的层名与层色表
序号 | 层名 | 层色(RGB) | 备注 |
1 | 测量控制点 | 0 ,0 ,0 | 包括符号、点名(点号)、高程 |
2 | 水系 | 0,160 ,233 | 面状水域要构面普色 |
3 | 居民地及设施 | 0 ,0 ,0 |
序号 | 层名 | 层色(RGB) | 备注 |
4 | 交通 | 0 ,0 ,0 | |
5 | 管线 | 0 ,0 ,0 | |
6 | 地貌 | 194,135 ,0 | 不包括高程点及注记 |
7 | 高程点及注记 | 0 ,0 ,0 | 包括高程点及注记 |
8 | 植被与土质 | 0,153 ,68 | 地类界放在此层。 |
9 | 地名 | 0 ,0 ,0 | 包括自然地名和居民地地名 |
10 | 图廓 | 0 ,0 ,0 |
当层中要素颜色与层色不同时,相应要素颜色按照《图式》 规定的 CMYK 色值转换为RGB 色值,其 CMYK 色值与RGB 色 值转换对照见表 3。
表 3 要素 CMYK 色值与RGB 色值转换对照表
序号 | CMYK色值 | RGB色值 | 备注 |
1 | K100 | 0 ,0 ,0 | |
2 | C100 | 0,160 ,233 | |
3 | C10 | 234 ,246 ,253 | |
4 | M40Y100K30 | 194,135 ,0 | |
5 | C100Y100 | 0,153 ,68 | |
6 | M100Y100 | 230 ,0,18 | |
7 | M80 | 232,82,152 | |
8 | M30Y100 | 250,190 ,0 | |
9 | M100 | 228 ,0,127 | |
10 | K100M100 | 30 ,0,1 | |
11 | K70 | 114,113,113 |
(十) 成果整理上交要求
参赛选手在技能操作考核结束后,按以下要求整理成果拷贝
到组委会提供的 U 盘根目录下上交相关文件,并向工作人员进 行文件交接确认。
成果文件目录为“2024-SXDATA- ”+ “参赛证号”, 目录下 存放 DWG 和 PDF 格式成果文件。
配套文件目录为“2024-SXFILE- ”+ “参赛证号”,目录下 存放地形图数据配套的符号库、字库、线型库文件。
参赛证号为“10”的选手,其成果文件目录及存放文件形式 为:2024-SXDATA-10,配套文件目录为:2024-SXFILE-10。
.2024-SX DATA-10 |
l.2024-SX FILE-10 |
(十一)其它要求
1.技能操作场地实地踏勘阶段,不准携带手机、照相机、摄 像机等具有录音、拍照或摄像功能的设备进入场地。
2.在技能操作比赛中, 禁止使用任何通信设备(包括手机、 对讲机、电话手表、蓝牙耳机等)。
3.采用 1+1 RTK 电台模式进行图根点测量和碎部点数据采 集时,应按规定的通道和频率设置 RTK 电台。
4.参赛选手在操作仪器设备时,应保证安全,遵守操作规程, 规范操作。
5.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起算点不能作为测站点使用。
6.技能操作考核外业数据采集环节,当遇恶劣天气、信号干 扰等突发状况时,裁判长有权暂停或终止比赛,并依据现场情况处置或启动预案。
四、人员配置及要求
(一)监考、裁判及仲裁人员
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时,竞赛技术委员会统一安排 人员进行监考和执裁。其中,理论知识考试安排 6 名监考人员, 设主考 1 人;技能操作考核设裁判长 1 人,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 责制。仲裁组由竞赛技术委员会指定 3 名专家组成。
(二) 参赛人员
参赛人员不受身份、学历和职务的限制, 测绘地理信息行 业具有工程测量资质的单位均可组织推荐本单位从业人员报名 参加省级选拔赛。各省级竞赛主办单位应选派一支队伍代表本 地区参赛。每支参赛队由 5 人组成,其中包括领队 1 人、技术 指导 1 人,参赛选手 2 人,辅助人员 1 人(仅负责看守 RTK 基 准站)。
五、竞赛流程
(一)理论知识考试
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。
理论知识考试统一安排在一个考场进行,参加考试的参赛选 手按考号就坐。考试前由主考宣布考场纪律,在监督人员检查试 卷签封无疑后,发放试卷,由主考宣布考试开始,并开始记录时 间。到达规定时间,由主考宣布终止考试,参赛选手立即停止作 答,监考人员将试卷收齐后,在主考的监督下进行封卷、装袋、签名。由主考将装袋密封的试卷交给工作人员转入评卷工序。
理论知识考试的阅卷、评分,由命题裁判组组织实施,由专 人进行密封评卷。待评卷完毕后,进行参赛选手分数统计时,方 可拆封试卷。
(二) 技能操作考核
1.比赛时间
每位参赛选手外业图根点测量、数据采集时间为 100 分钟, 数据传输时间为 10 分钟,内业编辑成图时间为60 分钟,内外业 比赛合计 170 分钟。
2.竞赛批次和场地的确定
参赛队分批次进行考核。每批最多不超过 12 个参赛队同时 进入场地,分两轮比赛, 两轮比赛间隔不少于 15 分钟。
每个参赛队选手的批次和场地由抽签决定,抽签由裁判长组 织,在两名监督员的监督下进行。参赛队领队负责抽签,先抽取 各参赛队的抽签顺序,再抽取各参赛队及选手的批次和场地。由 两名工作人员当场宣读抽签结果并登记在案,确认无误后,抽签 结束。
裁判组根据各参赛队伍的比赛顺序,对参赛队的竞赛时间和 裁判进行安排。裁判应与参赛人员无利益关系。与参赛单位、参 赛选手有利益关系时,裁判应主动申报、回避。
3.图根点测量、外业数据采集及数据传输
外业图根点测量、碎部点数据采集时,每个参赛队 3 人。其中,立镜选手 1 人,负责图根点选点、立镜和绘制草图。观测选 手 1 人,负责仪器架设、RTK 操作、全站仪观测。辅助人员 1 人, 仅负责看守 RTK 基准站。完成数据采集后,在裁判员的监督下, 由立镜选手将数据传输到自己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中,以立镜选手 的编号为文件名保存数据,供立镜选手内业编辑成图时使用。数 据采集和传输完毕后,将笔记本电脑、草图纸、起算点成果表、 图根点测量记录表上交统一保管。
然后,在裁判监督下删除上轮竞赛所有观测数据,进行第二 轮比赛,两名选手交换操作岗位,操作程序同上。
第二轮比赛完成后,仪器上交统一保管,内业编辑完成后统 一归还。
4.内业编辑成图
内业编辑成图在指定的场地内进行,每位参赛选手须使用自 带的笔记本电脑,参考自己绘制的草图,完成数字化地形图室内 编辑工作。
内业数据编辑考核,参赛选手可携带竞赛指南。 考核期间,选手不得使用 U 盘或移动硬盘。
编辑结束后,参赛选手按要求整理成果目录,并向工作人员 进行成果确认交接。在备份原始成果后,对成果信息进行加密并 确保选手信息屏蔽后,提交裁判组进行测评。
(三) 评分统计
1.理论知识考试结束后,裁判组及时安排评卷,统一组织分数统计。
2.技能操作考核结束后,裁判组及时组织参与执裁的裁判进 行测评分数和统计。
3.竞赛成绩由裁判长组织裁判员进行核查。
(四) 竞赛成绩评定
1.个人成绩评定
按照选手个人总成绩决定个人竞赛名次。个人成绩相同者, 以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者为先;如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仍然相同, 则以技能操作考核中用时最短者为先。
2.团体成绩评定
各参赛队的团体成绩为各队参赛选手的个人成绩之和。团体 总分相同者,比较个人名次最好的选手,个人名次在前的,其团 体名次在前,以此类推,直至分出先后。若仍不能分出先后,则 取相同名次。
3.名次确定
裁判组对统计汇总成绩进行最终个人名次和团体名次的确 定和排名,经竞赛技术委员会确认,报竞赛组委会同意后,由竞 赛组委会办公室公布。如有异议,可提请仲裁组仲裁。
六、总结与点评
竞赛技术组和裁判组应认真总结本次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 情况,包括理论知识考试答卷情况、技能操作考核情况、执裁评 判情况、仲裁情况、竞赛成绩分布情况,以及竞赛中显现的亮点、存在的问题及职业发展趋势等,形成文字材料上报竞赛技术委员 会,由竞赛技术委员会负责做好技术总结与技术点评工作,并将 相关材料提交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存档。
附表:1.起算点(已知点)成果表式样
2.图根点(RTK 点、支导线和引点)测量记录表式样
附表 1
起算点(已知点)成果表式样
起算点(已知点)成果表
CGCS2000 坐标系 | 竞赛独立坐标系 |
备注 | |||||
中央子午线经度:XX° XX ′XX ″ | |||||||
投影面大地高:XXX(m ) | |||||||
点号 | B ( 0 ′ ″) | L(0 ′ ″) | H(m ) | X(m ) | Y(m ) | h(m ) | |
实地有点位 | |||||||
实地有点位 |
附表 2
图根点(RTK 点、支导线和引点)测量记录表式样
图根点(RTK 点、支导线和引点)测量记录表
点号 | 平距(m) | X 坐标(m) | Y 坐标(m) | 高程(m) | X 坐标平均(m) | Y 坐标平均(m) | 高程平均(m) |
注:RTK 测量图根点不填写平距。
观测选手编号: 观测选手签名: 裁判员签名:
工程测量员赛项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
根据《工程测量员赛项竞赛技术纲要》有关要求,为客观准确 的评价参赛选手的作业过程和最终成果,统一竞赛评判标准,特制 定工程测量员赛项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。
一、竞赛成绩结构和评分
(一)成绩结构
技能操作考核由“操作考核”和“成果考核”两大测评项组成,测 评项由多个测评子项构成,测评子项为基本评分单元,采用百分制 表征,技能操作总成绩满分为 100 分。技能操作考核测评项、测评 子项及权重表具体见附表 1。
(二) 评分方法
1.测评子项加权得分
测评子项加权得分按( 1 )式计算:
Si = Ai × Pi ( 1 )
式中:Si------测评子项加权得分; Ai------测评子项测评得分; Pi------相应测评子项的权。
2.测评项加权得分
测评项加权得分按(2)式计算:
Si … … … … … …
式中:Sj------测评项加权得分;
Si-------相应测评子项加权得分;
Pj------相应测评项的权;
n------测评项中测评子项的项数。
3.技能操作考核得分
技能操作考核得分按(3 )式计算:
S = Sj ………………(3 )
式中:S------技能操作考核得分; Sj------测评项加权得分; n------测评项的项数。
(三) 评分规则
1.各测评子项评分采用主、副裁判独立评分,当主、副裁判评 分相差小于等于 6 分时,各测评子项得分为两者的平均值,否则 提请仲裁委员会裁决。
2.各测评子项评分原则:按子项进行评分,各子项总分 100 分, 采用扣分制测评,最低 0 分(当扣分为负值时,按 0 分计算)。
3.外业数据采集测评表中操作考核得分计入观测选手,速度考 核得分计入编图选手。
4.内业编辑、要素完整性、地物点平面精度、特征点高程精度、 地形图编辑质量考核得分均计入编图选手。
二、操作考核
(一)外业数据采集考核
外业数据采集考核分为操作考核和速度考核,满分为 100 分。
操作考核主要是考核选手操作测量仪器设备的规范性及熟练 程度。当裁判示意开始后,选手打开仪器箱开始比赛,并开始计时, 裁判员通过旁站的方式对选手操作的规范性进行考核,选手观测
完毕后示意裁判,裁判员据此计算选手采集用时。到达竞赛规定结 束时刻,选手应当立即停止操作,否则按违规处理。操作考核满分 为 80 分,扣完为止。
速度考核主要是考核选手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的快慢。速度 考核满分为 20 分,扣完为止。其中数据采集速度考核为 10 分, 以规定采集时间结束时刻前 10 分钟为计时起点,每耗时 1 分钟扣 1 分(不足 1 分钟按 1 分钟算),在规定采集时间结束时刻前 10 分钟完成采集的不扣分;数据采集完成后,立镜选手首先开机启动 计算机,裁判示意开始后计时,选手打开仪器箱开始数据传输,传 到立镜选手自己携带的笔记本电脑,选手完成数据传输后方可示 意裁判,裁判员据此计算选手数据传输用时(计算机开机时间不计 入数据传输时间)。数据传输速度考核为 10 分,5 分钟内未完成 数据传输的每延长 1 分钟扣 2 分(不足 1 分钟按 1 分钟算),最 多延长 5 分钟,到达结束时刻选手应立即停止操作,否则按违规 处理。
外业数据采集测评表详见附表 2。
(二) 内业编辑考核
内业编辑操作考核主要是考核选手应用专业测绘软件、技术 标准规范的熟练程度和能力水平。参赛选手统一开机,裁判示意开 始后,选手开始编辑,并开始计时,成果编辑完成后,举手示意裁 判,裁判据此计算选手编辑用时。到达竞赛规定结束时刻,选手应 当立即停止操作,否则按违规处理。
内业编辑操作考核满分为 100 分。其中: 操作分为90 分,扣 完为止;编辑速度分为 10 分,以规定编辑时间结束时刻前 10 分 钟为计时起点,每耗时 1 分钟扣 1 分(不足一分钟按一分钟算), 在规定编辑时间结束时刻前 10 分钟完成编辑的不扣分。
内业编辑测评表详见附表 3。
三、成果考核
(一)要素完整性考核
采用竞赛测图范围内所有可被测量位置的点、线、面要素, 对 选手地形图上相应表达的完整程度进行考核(线、面要素按要素拐 点、交叉点、端点等特征点考核)。点平面位置实测值与标准值偏 差大于 3 倍点位中误差或漏测点均视为错漏。
根据要素重要程度,分 A、B、C 三类错漏,分类及扣分如下: A 类:范围内图根点错漏,每点扣 3 分;
B 类:可被测量位置的重要要素(如塑像、路灯、照射灯、旗 杆、支柱、彩门、宣传橱窗、道路、阶梯路、人行桥、房屋、室外 电梯、室外楼梯、地下建筑物出入口、厕所、亭、喷水池、池塘等) 错漏,每点扣 2 分;
C 类:可被测量位置的一般要素(如路牌、管道检修井孔、垃 圾箱、电缆交接箱、通信交接箱、燃气调压箱、电缆标、管线指示 桩,围墙、栏杆、架空管线、台阶、景观小品、草地等) 错漏,每 点扣 1 分。
要素完整性最终得分为 100 分减去各类扣分总和,要素完整 性测评表详见附表 4。
(二) 精度考核
通过随机选取固定地物点、特征点进行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两 个方面考核。各项精度考核选取的点数不少于 30 个,参与高程精 度考核点可与参与平面精度考核点重合。
根据偏离程度,共分 A 、B 、C 三类错漏,分类及扣分如下:
A 类:地形图上精度考核点实测值与标准值偏差大于 3 倍允 许中误差或漏测精度评定点,每点扣 4 分;
B 类:地形图上精度考核点实测值与标准值偏差大于 2 倍允 许中误差但小于等于 3 倍允许中误差,每点扣 3 分;
C 类:选择地形图上精度考核点实测值与标准值偏差小于等 于 2 倍允许中误差的误差值计算实测中误差,根据实测中误差按 比例扣分。当有效考核点少于 20 时,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中 误差;大于等于 20 时,按(4)式计算中误差。
式中: M------实测中误差;
∆ i ------第 i 个考核点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平面(或高程)较差; n------有效考核点个数(小于等于 2 倍允许中误差的点个数)。
当n = 0 时(即无有效考核点) ,按上述 A 、B 类相应条款扣 分,在此不再扣分;
当n > 0 时,按表 1 规定进行扣分,若中误差计算的扣分值大 于等于 3n 时,扣分值为 3n-3 分。
表 1 精度考核扣分标准
序号 | 精度值区间 | 扣分值 | 备注 |
1 | 0 ≤ M ≤ M0 | 0-20 分 | 扣分计算公式:20 * (M/M0 ) |
2 | M > M0 | 24 分 |
注:表中M0 为技术纲要规定的允许中误差。
精度最终得分为 100 分减去各类扣分总和,地物点平面精度、 特征点高程精度测评表详见附表 5、附表 6。
(三) 地形图编辑质量考核
对选手地形图中所有已经表示了的要素相对于《图式》《要素 分类》等标准规范的表征合理性程度,以及不可被测量位置的要素 (如各种注记、图廓,图层)表达的完整性程度进行考核。
根据要素的重要程度和错漏的严重性,共分 A 、B 、C 三类, 分类及扣分如下:
A 类:文件名错、目录名错、数据格式错(可以正常打开), 每个扣 6 分。
B 类:图层名称错、图层颜色设置错、多余或缺失图层,图名 错漏、图号错漏,地名错漏,要素符号、线划错,构面的要素构面 错漏,漏绘等高线,其它 B 类错漏,每个扣 2 分。
C 类:要素放错层、要素色值错*,有方向的要素方向错,要 素间关系不合理,注记、性质、层数、植被符号等不可测量位置的 要素错漏,图廓内外整饰错漏,高程注记点密度与规定不符,符号、 线划、注记压盖、重叠#,线划存在交叉、重叠、重复、悬挂、过 头#,面状要素未封闭,其它 C 类错漏。每个扣 1 分。
说明:C 类错漏后面标注符号“*” 的,一种要素计 1 个;后面标注符号 “#”的,每 3 处计 1 个(即错漏总个数除以 3 四舍五入后计,如 3 处计 1
个,2 处计 1 个,1 处计 0 个)。
(四)测评项、测评子项零分处理
1.外业数据采集及内业编辑考核中,出现任何违规行为的,对 应测评项直接为 0 分。
2.当成果中出现以下情况时,成果考核测评项直接为0 分,并 且不再对该测评项的其他子项进行测评:
( 1 )当无地形图成果或地形图无法打开;
(2)当成果中含有选手编号、单位等信息时。
附表: 1.技能操作考核测评项、测评子项及权重表 2.外业数据采集测评表
3.内业编辑测评表
4.要素完整性测评表
5.地物点平面精度测评表 6.特征点高程精度测评表 7.地形图编辑质量测评表
附表 1
技能操作考核测评项、测评子项及权重表
选手参赛证号 | 保密编号 | |||||||
测评项 |
权 (Pj ) | 测评子项、权重及得分 |
测评子项 加权得分 (Si) |
测评项 加权得分 (Sj) |
技能操作 考核得分 (S) | |||
测评子项名称 | 权 (Pi ) | 测评子项 测评得分 (Ai ) | ||||||
操作考核 (S1 ) |
0.3 |
外业数据采集 |
0.70 | |||||
内业编辑 |
0.30 | |||||||
成果考核 (S2 ) |
0.7 |
要素完整性 |
0.40 | |||||
地物点平面精度 |
0.15 | |||||||
特征点高程精度 |
0.15 | |||||||
地形图编辑质量 |
0.30 |
附表 2
外业数据采集测评表
观测选手编号 | 立镜选手(编图选手)编号 | |||||||||
时 间 | 开始: 时 分 —— 结束: 时 分 | |||||||||
用时: 分 | ||||||||||
外 业 数 据 采 集 | 类别 | 序号 | 测评项目 | 分值 | 评分标准 | 出错次数 | 得分 | |||
操 作 考 核 |
1 | 仪器架设 |
10 | 仪器架设不安全稳定一次扣 1 分。 | ||||||
搬站时出现安全隐患一次扣 1 分。 | ||||||||||
2 | 对中整平 | 10 | 整平长气泡偏离超过一个分划扣 2 分。 | |||||||
3 | 图根点测量 | 25 | 未按规定操作或限差超限一次扣 5 分。 | |||||||
4 | 全站仪采点 定向检查 |
35 | 漏一次采点前定向检查扣 5 分。 | |||||||
漏一次采点后定向检查扣 5 分。 | ||||||||||
5 |
RTK 采点 检查 | 漏一次采点前检查扣 5 分。 | ||||||||
连续测量超过 50 点漏一次初始化和检核 重合点扣 5 分。 | ||||||||||
漏一次采点后检查扣 5 分。 | ||||||||||
观测选手操作考核得分合计 | ||||||||||
速 度 考 核 | 序号 | 测评项目 | 分值 | 评分标准 | 延长时间 | 得分 | ||||
1 | 采集速度 | 10 | 结束时刻前 10 分钟为计时起点,每耗时 1 分钟扣 1 分(不足 1 分钟按 1 分钟算)。 | 分 | ||||||
2 | 传输速度 | 10 | 5 分钟内未完成数据传输,每延长 1 分钟 扣 2 分(不足 1 分钟按 1 分钟算)。 | 分 | ||||||
立镜选手速度考核得分合计 | ||||||||||
裁判 意见 |
裁判员签名: 2024 年 月 日 |
观测选手签名: 立镜选手(编图选手)签名:
说明:
1.仪器架设不安全稳定是指脚架架设在光滑地面时,脚架底端没有拦护物;脚架架设在铺有地砖 的地面时,至少一个脚架底端应放入砖缝隙中;搬站时出现安全隐患是指丢、落应该随站搬迁的相 关物品;
2.对中整平是指观测过程中在不同测站上各检查一次;
3.图根点测量未按规定操作是指 RTK、支导线和引点测量图根点未检校已知点、未独立测量两 次、未取中数作为结果等,限差超限是指两次测量数据超限;
4.数据传输延长5 分钟未完成数据传输的,传输速度测评项扣 10 分。如确因设备故障、意外断 电等原因造成的,可在裁判监督下,经选手重新修复后完成数据传输;
5.操作考核出错次数一栏用“正”字笔画累计填写,速度考核延长时间填写延长分钟数。
附表 3
内业编辑测评表
编图选手编号 | ||||||
时 间 | 开始: 时 分 —— 结束: 时 分 | |||||
用时 | 用时: 分 | |||||
内 业 编 辑 成 图 及 成 果 提 交 | 序号 | 测评内容 | 分值 | 评分标准 | 得分 | |
1 | 打开文件,对照草图 进行编辑 |
30 |
未能独立打开文件扣 30 分。 | |||
2 | 60 分钟完成编辑 |
40 | 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地形图编辑 扣 40 分。 | |||
3 | 按规定格式上交成果 |
20 | 未按规定的格式上交成果, 扣 20 分。 | |||
4 |
编辑速度 |
10 | 结束时刻前 10 分钟为计时起点, 每耗时 1 分钟扣 1 分(不足 1 分 钟按 1 分钟算)。 | |||
合计 | ||||||
裁判 意见 |
裁判员签名: 2024 年 月 日 |
编图选手签名:
附表 4
要素完整性测评表
成果保密编号 | 编图选手编号 | |||||
要 素 完 整 性 测评 | 错漏类别 | 扣分内容 | 扣分标准 | 错漏个数 | 扣分 | |
A 类错漏 | 范围内图根点错漏 | 3 分/点 | ||||
B 类错漏 | 可被测量位置的重要要素错漏: 1.独立地物点,如塑像、路灯、照 射灯、旗杆、支柱等。 2.线状地物或面状地物,如彩门、 宣传橱窗、道路、阶梯路、人行 桥、房屋、室外电梯、室外楼梯、 地下建筑物出入口、厕所、亭、喷 水池、池塘等。 |
2 分/点 | ||||
C 类错漏 | 可被测量位置的一般要素错漏: 1.独立地物点,如路牌、管道检修 井孔、垃圾箱、电缆交接箱、通信 交接箱、燃气调压箱、电缆标、管 线指示桩等。 2.线状地物或面状地物,如围墙、 栏杆、架空管线、台阶、景观小 品、草地等。 |
1 分/点 | ||||
其它 | 1.数据打不开无法进行质量评定。 2.成果中含有选手编号、选手单位 等选手信息。 |
考核成绩为 0 分 | ||||
合计(各类错漏扣分总和) | ||||||
得分= 100-各类错漏扣分总和(小于零分时得分为0) | ||||||
裁判 意见 |
裁判员签名: 2024 年 月 日 |
附表 5
地物点平面精度测评表
成果保密编号 | 编图选手编号 | |||||
地 物 点 平 面 精 度 测 评 | 错漏类别 | 扣分内容 | 扣分标准 | 错漏个数 | 扣分 | |
A 类错漏 | 地物点平面位置实测值与标准值偏 差大于 3 M0 或漏地物点 | 4 分/个 | ||||
B 类错漏 | 地物点平面位置实测值与标准值偏 差大于 2 M0 但小于等于 3 M0 | 3 分/个 | ||||
C 类错漏 |
1.当 n=0 时,此处扣分值为 0 分; 2.当n>0 时,按下表规定进行扣分。由中误差计算的扣 分值大于等于 3n 时,扣分值为 3n-3 分。 注:n 为有效考核点个数。 序号精度值区间扣分值10 ≤ M ≤ M00-20 分2M > M024 分
| |||||
其它 | 1.数据打不开无法进行质量评定。 2.成果中含有选手编号、选手单位 等选手信息。 |
考核成绩为 0 分 | ||||
合计(各类错漏扣分总和) | ||||||
得分= 100-各类错漏扣分总和(小于零分时得分为0) | ||||||
裁判 意见 |
裁判员签名: 2024 年 月 日 |
说明:M —测量中误差; M0 —技术纲要规定的点位平面中误差, M0 = ±0.15m。
附表 6
特征点高程精度测评表
成果保密编号 | 编图选手编号 | |||||
特 征 点 高 程 精 度 测 评 | 错漏类别 | 扣分内容 | 扣分标准 | 错漏个数 | 扣分 | |
A 类错漏 | 特征点高程实测值与标准值偏差大 于 3 M0 或漏特征点 | 4 分/个 | ||||
B 类错漏 | 特征点高程实测值与标准值偏差大 于 2 M0 但小于等于 3 M0 | 3 分/个 | ||||
C 类错漏 |
1.当 n=0 时,此处扣分值为 0 分; 2.当 n>0 时,按下表规定进行扣分。由中误差计算的扣 分值大于等于 3n 时,扣分值为 3n-3 分。 注:n 为有效考核点个数。 序号精度值区间扣分值10 ≤ M ≤ M00-20 分2M > M024 分
| |||||
其它 | 1.数据打不开无法进行质量评定。 2.成果中含有选手编号、选手单位 等选手信息。 |
考核成绩为 0 分 | ||||
合计(各类错漏扣分总和) | ||||||
得分= 100-各类错漏扣分总和(小于零分时得分为0) | ||||||
裁 判 意 见 |
裁判员签名: 2024 年 月 日 |
说明:M—测量中误差; M0 —技术纲要规定的高程中误差, M0 = ±0.15m。
附表 7
地形图编辑质量测评表
成果保密编号 | 编图选手编号 | |||||
地 形 图 编 辑 质 量 测 评 | 错漏类别 | 扣分内容 | 扣分标准 | 错漏个数 | 扣分 | |
A 类错漏 | 1.文件名错 2.目录名错 3.数据格式错(可以正常打开) |
6 分/个 | ||||
B 类错漏 | 1.图层名称错、图层颜色设置错、多 余或缺失图层 2.图名错漏、图号错漏 3.地名错漏 4.要素符号、线划错 5.构面的要素构面错漏 6.漏绘等高线 7.其它 B 类错漏 |
2 分/个 | ||||
C 类错漏 | 1.要素放错层、要素色值错* 2.有方向的要素方向错 3.要素间关系不合理 4.注记、性质、层数、植被符号等不 可测量位置的要素错漏 5.图廓内外整饰错漏 6.高程注记点密度与规定不符 7.符号、线划、注记压盖、重叠# 8.线划存在交叉、重叠、重复、悬挂、 过头# 9.面状要素未封闭 10.其它C 类错漏 |
1 分/个 | ||||
其它 | 1.数据打不开无法进行质量评定。 2.成果中含有选手编号、选手单位等 选手信息。 |
考核成绩为 0 分 | ||||
合计(各类错漏扣分总和) | ||||||
得分= 100-各类错漏扣分总和(小于零分时得分为0) | ||||||
裁判 意见 |
裁判员签名: 2024 年 月 日 |
说明:1.扣分内容后面标注符号“*” 的,一种要素计 1 个;
2.扣分内容后面标注符号“#”的,每 3 处计 1 个(即错漏总个数除以 3 四舍五入后 计,如 3 处计 1 个,2 处计 1 个,1 处计 0 个)。
工程测量员赛项理论知识考试大纲
第一部分:测绘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
1. 《中国测绘职工职业道德规范(试行)》,2004 年版。
2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》,2017 年修订。
3. 《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》CH 1016-2008。
4.《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》, 自然资发 〔2020〕95 号(含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密目录)。
5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》, 2006 年。
6. 《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办法》,2023 年。
第二部分:测量基础
参考书目: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教材《测量基 础》(2019 年版)(ISBN 978-7-5509-2425-3)(黄河水利出版社 联系人: 陶金志 13253375003 )
知识点:
1.测绘学的内容和任务
2.水准面、大地水准面、参考椭球面概念
3.我国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
4.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
5.地形图基础知识、比例尺
6.地形测量作业流程与方法
7.水准测量概念与水准测量原理
8.水准仪仪器指标参数及仪器结构
9.水准仪使用操作流程及保养
10.水准仪检验与校正方法
11.水准路线布设、观测与记录、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及高程计 算
12. 三角高程测量及技术要求
13.水平角、垂直角测角原理
14.水平角、垂直角观测方法、观测记录要求及限差要求
15. 电磁波测距原理及作业要求
16. 角度观测误差来源分析及减弱措施
17.全站仪仪器型号指标与使用操作及保养
18.平面控制测量布设、选埋、外业观测及技术要求
19.坐标计算原理、坐标方位角推算
20.导线测量计算
21.GNSS 定位测量概念、定位原理及施测方法
22.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作业模式及流程
23.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数据采集作业方法
24.地物测绘方法及要求
25.地貌类型、地貌表示方法及典型地貌测绘方法
26.等高线概念及特性、等高线类型及勾绘方法
27.地形图测绘综合取舍原则与地形图精度
28.地形图整饰及成果资料整理
29.测量误差类型、误差来源及精度指标
第三部分:数字地形测量
参考书目: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《数字 地形测量学(第三版)》( ISBN 978-7-307-24204-3 )(武汉大 学出版社联系人:鲍玲 15007193521 )
知识点:
1.地图投影概念、高斯-克吕格投影、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、 投影分带、国家统一坐标、坐标换带、距离改化
2.方位角的概念、真方位角、坐标方位角、磁方位角、方位 角之间的关系
3.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、水平角和高差的影响
4.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、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、偶然 误差的特性、中误差、相对误差、极限误差
5.算术平均值、观测值的改正值、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 误差
6.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
7.权的概念、加权平均值、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、单位权中 误差的计算
8.当前常用的GNSS 定位系统、卫星定位测量的误差及消除、 减弱其影响的措施、RTK 工作原理、网络 RTK 系统
9.GNSS 控制网技术设计、选点、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
10.单结点水准网平差
11.地图的概念、地图比例尺、比例尺精度、地形图的内容、 矩形分幅地形图的图廓
12.地物分类、地物符号分类、地形图符号定位
13.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、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 法
14.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方法
15.计算机屏幕坐标系、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、测量坐标系
16. 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
17.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和密度、地物和地貌测绘、地形数 据采集模式、地形图要素分类和代码
18.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要求、平面和高程 精度的检查和质量评定、检查验收
19.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作业程序、摄影的像片比例尺、像片 重叠度、内方位元素、外方位元素、影像匹配、空中三角测量
20.无人机测绘的特点和作业流程
21.倾斜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、实景三维模型的生产流程、实 景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工作内容
22.地形图的基本量算和工程应用
23.数字高程模型 DEM 及应用
24.实景三维模型的典型应用
第四部分:工程测量
参考书目: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教材《工程 测量》(2019 年版)(ISBN 978-7-5509-2604-2)(黄河水利出 版社联系人:陶金志 13253375003 )
知识点:
1.全站仪三轴、两盘之间的关系
2. 电子测角系统和电子测距系统的检验
3.全站仪测距的测站改正
4.精密光学水准仪的特点
5.二等水准测量观测、记录技术要求、成果质量检核和超限 处理
6.水准测量外业计算及精度估算
7.施工控制网布设的必要性、施工控制网的特点、布设原则 和布设形式、选点埋石及点之记绘制
8.导线布设形式、技术要求、外业观测和计算方法
9.高程施工控制测量方法
10.施工坐标系统的建立、坐标换算
11.施工放样的概念、放样程序、放样方法、施工放样基本操 作
12.设计平面点位测设的方法和放样数据准备
13. 变形的概念、变形产生的原因、变形监测的概念、作用
14.变形监测精度和监测周期的确定,精度、周期和变形速度之间的关系
15.变形监测网点间关系、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网选点、 布设
16.沉降观测原理、观测方法和成果整理
17.水平位移观测原理、观测方法和成果整理
18.高耸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和适用范围
19.建筑基线的测设和轴线调整、建筑方格网测设
20.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准备工作、建筑物定线、放样、基础施 工测量和墙体施工测量
21.柱子施工测量和安装测量、吊车梁安装测量
22.高层建筑轴线投测、标高传递、激光铅垂仪
23.道路设计和道路测量之间的关系、道路初测和道路中线放 样
24.圆曲线、综合曲线、竖曲线测设、道路纵横断面测量、道 路施工测量
25.地下管线探测的目的和意义、地下管线的分类、地下管线 探测任务、管线探测的一般规定、精度要求
26.地下管线探测方法、管线探测仪和探地雷达
27.隧道地下导线测量特点、布设、测量和地下高程控制网布 设、测量
28.竖井联系测量误差分析、联系三角形最有利形状和测量计 算、两井定向优点和测量计算、竖井高程传递
29.隧道坡度放样、贯通误差测定和调整
30. 陀螺仪特性、指北原理、陀螺仪常数测定
第五部分:工程测量常用标准规范
参考规范:
1.GB 50026-2020 《工程测量标准》中的第三章、第四章、 第五章、第八章、第九章
2.CH/T 2009-2010《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(RTK)技术 规范》
3.GB/T 14912-2017《1:500 1:1 000 1:2 000 外业数字测图规 程》
4.GB/T 20257.1-2017 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 部 分:1:500 1:1000 1:2000 地形图图式》
5.GB/T 24356-2023 《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》中的第四 章、第六章、第七章的第五